
没有预期里的火爆,也没有想象中的热闹,甚至许多上海的蹦迪选手都不知道开业这事。
我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这种感觉,一定要我说对上海夜店全面复工的看法——我感觉就像放了个闷屁。
「开业却生意平淡」
我问了身边许多夜店从业者。有老板偷偷和我说“因为他们实在撑不住了,联合在一起强行复工,所以不敢大规模宣传”。
没人敢批准夜店开业,出了疫情谁负责?但出于提高消费、复苏经济的考虑,又希望夜店开业。
所以情况就变成了:你们开就开,我假装不知道,这样出了事自己背锅。
这种沉默的妥协倒是让我想起一句话:“不开枪是违反命令,但你可以把枪口抬高一厘米”。
「杭州崛起冲击上海」
不能大张旗鼓的宣传并非是让上海夜店生意平淡的唯一原因。停业半年造成的影响无法忽视,杭州的夜经济吃尽了上海夜店停摆的红利。
以上海疫情期间杭州开业的SALLA为例,因为大批上海的蹦迪选手消费,这间夜店仅用两个月便收回成本开始盈利。
杭州夜经济的崛起同样冲击了上海。
许多上海天菜定居杭州,上海夜店颜值因此下滑一截。大批因为疫情没有收入的上海夜店从业者都投靠到杭州夜店,使得上海夜店人才短缺。
已经消失的东西很难再重新回来。
对上海的蹦迪选手来说,他们也没有“终于能蹦迪了”的激动,因为他们已经在杭州夜店蹦过了。这也是上海夜店没有出现报复性消费的原因。
「大客户已经“润”走」
另一方面,部分上海夜店的大客户也已经“润”走。
以上海最著名的某间国际夜店为例,主理人透露:“连两个重要股东都润了,一个润去了新加坡,一个润去了洛杉矶。我手机里好几个大客户现在定位都在加拿大、美国、新加坡,还有一部分在首尔、东京、曼谷。”
总的来说,大多数上海夜店从业者预期都较为悲观,认为未来半年上海夜店甚至不会回到2021年的状态。
「Techno成为流行?」
并非全是坏消息,经过半年的停摆,上海夜店正在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。
相比主流商业夜店生意的平淡,亚文化夜店突然开始爆火。
ALL、POTENT、ABYSS、HEIM、DADA…这些原本只在小众圈子有名气的夜店,突然开始变的“人挤人”。许多原本是商业夜店的消费者,突然开始造访这些亚文化夜店。
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点,一是这些亚文化夜店开业往往早于市中心的大型商业夜店,因而吸引了许多玩家去蹦迪。
二是Techno这种音乐风格正在走向大众。这个趋势在全球都非常显著,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百大DJ Hardwell在电音节上打Techno,同时他的新专辑也是Techno风格的。
这种冰冷的工业风格音乐正在以更流行的形式疯狂圈粉,这让亚文化的夜店的受众扩大。
三则是新圈层的诞生。夜店的本质是圈层,创意工作相关的设计师、摄影师以及KOL、亚逼正在上海形成一个全新的夜店圈层。他们的消费力不输商业夜店客人,但对审美的要求更高级。
这个圈子也吸引着圈子外的人进入,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。
不得不感叹夜店就是个轮回!
曾经上海电子音乐夜店泛滥的时代,玩家听腻了电音于是跑去Ninja、Le Baron听HIP HOP。当HIP HOP夜店泛滥,玩家又听腻了HIP HOP开始跑到DADA、ALL听techno。
甚至这个过程里玩家的反应也都是一样的,ninja的老玩家讨厌那些跟风来玩的人,认为这家夜店变质了。他们因为自己是第一批来玩的人而骄傲。
如今DaDa的老消费者们也在诉说着同样的抱怨。毕竟小众爱好的人很多时候并非是喜欢爱好,他们只是追求小众本身。
没人能预知DaDa是否会成为下一个Ninja?但至少目前来看,DADA、ALL的舞池评价已经在上海蹦迪圈内变的极高。
这一切或许会成为一个可喜的预兆,当所有人认为电子音乐夜店已经死去,角落里新的萌芽已经开始生长。
死与新生,一切的一切都是轮回。春夏秋冬结束又是一个新的春夏秋冬。
